我总是被一些生活的小事困住。

有些问题好像找到答案了吧。好像。

【1】

最近也总是没来由的想起雷钰。看了看雷书记在澎湃上的文章,搞到了她在知网上的毕业论文,甚至找到了华师大那年文学院硕士生录取的表格文件以及学费金额……

真是的,像私生饭。

不过要说起我高中最为钦佩的老师,那实属是雷钰了。

自她说起她曾去日喀则支教的经历,我就有了支教的想法。

其实上学期我离支教很接近了,其实也不算支教吧,只是青协去学校周围一个小学上个拓展课而已。但是我一直给我自己找借口。要么是实验室啦,要么是昨晚没睡好中午补觉啦,要么是下午要出去玩啦。或者是我没有给小学生代过课啦,我担心我会紧张到没法讲课啦。

一件我做了肯定能做好的事,但我没有迈出第一步。

我恐惧于未知,恐惧于改变。

我似乎从没走出父母拟定的框架。

从上大学开始,到准备竞赛,正课拿高分,转专业到疲于实验室,被电脑困住,没课时毫无目的地闲逛。再到失眠在深夜,给爹妈打电话哭诉……

从循着某些既定的路线,再到逐渐失控。

我仍会安于现状,即便现实并不可爱。对自己的麻木让我的波澜都缘于他人。我看不清我对于周遭有什么样的影响,我却总是试图去改变周围的环境。

宿舍舍友打游戏,我尽量去图书馆复习。

图书馆人有点多,那我去校外的书店。

书店有点热,我还是去图书馆吧。

看了一个小时,看不进去了,回去打游戏吧。

于是,在扭捏里,一个下午消失了。

到了晚上,吃完饭,有人在群里问:“有人瓦吗”我又屁颠屁颠地打开电脑,组队。

就这样,一天又消失了。

我知道我是什么问题,虽然我有时候很烦我爸说的话,但是他的观点没错,

“你不能浪费时间。”

“睡不着的话,就想想白天学的东西”

“你可以想,但是不能空想”

我终归还是年轻,举止行为太草率,太轻浮。

但是又没有年轻的朝气,不敢尝试,不敢改变,不敢做出承诺。

有些话曾经憋了三个月就憋不住了。现在憋的久了,有些话的气也就泄了。

【2】

现在距离实验室开会,还有半个小时。

说是实验室,现在都变成了我逃避挂科用的措辞。

……………………….

在这里,我拿出雷钰写给我们的一段话:

“拧巴到最后,师父和一位长辈送了我一句话:悲观者永远正确,但迈出一步,才有未来。于是我迈出了一步,那一刻,结果如何,已然与我无关。迷茫有没有,有。但我不再无力。”

迈出一步,才有未来。

朝气不是想出来的,成绩不是想出来的,未来也不是想出来的。

就像此刻我在写的文章,好像写了明天就会更好一样。

我不做出事情来,明天就是昨天的今天。

不能再空想了。

……………………..

【3】

那段时间我我总想着把这篇文章写完,可是写来写去也找不到中心点,把它粘贴在日记上就算是完成了。博客则一直搁置。

我好拧巴啊……..

现在我在长思六的党站做集创赛,这是五一假期的第二天了,到现在进展微薄。

搞不明白没有BRAM的IP核该怎么写寄存器。问了GPT3o也搞不出来。

总是报错,还不告诉我错在哪……..

蓝桥杯成绩是4.30出的,准备时间不长,满打满算一个星期吧,基本没学什么技巧,无非找了几套题练习了一下,我居然还会觉得能拿省一………真是把大家的都当成大笨蛋了………

不过还算是有奖……

集创赛的东西真的好多,即便我们的任务仅仅是移植,但是问题很多……….

有时候真想一睡了之,什么都不管,想玩游戏……….

还是不知道该去做什么。

上周舍友说双非FPGA没出路的,我也知道,但是我总是有些理想在的。我看了很多本有关嵌入式FPGA电子开发的前言,像是他们的自传一样。

我喜欢看这些痴迷与电子开发的人的故事,有些事情我也做过,有些经历很相似,有些想法也有共鸣,但我总是恐惧于着手去做,恐惧失败。于是在某一些节点之后,我就和他们分道扬镳了。

我记得小时候玩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我盖了一所好大的房子,也许房子不足与形容它,应该叫做城堡。

一座以青金石和钻石构成的超大城堡,所有房间我都用矿车把它们连在了一起。大殿的顶部是玻璃,还有一圈信标。

小时候天天拿它打游戏,2000年到2010的单机游戏我几乎玩遍了。

突然想起来这个,是为什么呢?

上了大学,好像总是喜欢怀念过去,我仔细想了想,嘿嘿,其实我是不习惯现在的生活罢了。

身边人总是觉得我很忙,可我感觉我不忙,但是总是什么都完不成。我的现实生活好像很充实,可是。又好像什么都没有。

好像真的什么都没有。

没有谈对象,没有好好打游戏,没有很用功地读书,也没有去好好准备比赛。

我总说不能玩物丧志——不沉迷于某种娱乐方式,我确实做到了,但我沉溺在了别的地方——过去。

以前放下的东西好像又堵在了脑袋里。

党站的窗外有一堵墙,现在外面三十多度,这里……好像只有十几度,好冷。

什么时候开始今天的工作呢?

这文章本来是回忆雷书记的,但是,好像,偏题了……..

算了,不改了。

看来我还是喜欢空想啊…….

最后附上雷老师2023.6.11发在空间相册给我们的话:

考完估分的那天晚上,我不在学校。大课代打电话问我人在哪儿,那头传来三四个熟悉的声音:“老师,你要和我们一起离开了么?”我说:“离开啥呀离开,少唧唧歪歪。”

这两天我时常在想,很庆幸那天晚上没有和你们面对面。聊成绩,似乎没什么必要了;聊未来,又显得不合时宜;聊离别,离别不在眼前。尴尬倒不是我担心的,我担心的是,你们断崖式放松后的一种迷茫和无力感。

而这种迷茫和无力感,或许会一直延续,直到新的笃定的目标出现。

目标啥时候出现呢?有人或许一直有,有人或许很快能找到,也有人一生求而不得。当然,无一例外,这种情绪,很快会被十来天后不得不做出的人生选择所短暂的冲淡。

但,我希望,这样的迷茫,在你们的人生中偶尔出现。这或许是一个有悖于常理的期待——迷茫从来不是一件坏事,它常常伴随着一次自我意识觉醒。与此同时,我也希望,大家在面对迷茫时,能够做出有力的判断和选择,或坦诚直面自己的心意;或真诚接受他人的建议;实在不济,跟着感觉走,也没什么大不了。毕竟,选哪条路,都会后悔;走哪条路,又都不会后悔。后不后悔,不过取决于你怎么看,你所追求的“自洽”在哪里。

然而,此时此刻,我又觉得自己没有资格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上为你们送去作为师者的劝勉。因为,你们的老师我自己也过得挺拧巴。面对“出走与回归”“理想与现实”“不得不和可以不”之类的问题,我时常左右摇摆,且常常在为这种状态找一个极具合理性的解释,比如,这是一种年轻的状态,至少没有匆忙地向生活做出妥协。但这种解释往往是站不住脚的,那咋办?“随便吧,就这样”。用我师父的话来说,不过“怂”而已,是的,面对很多问题,我是挺怂的,打不过,咱就不打;玩不赢,咱就不玩呗。

直到前段时间遇到了一个很棘手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师父说,不行,不能再怂下去,这课得补!

补这课,可是费了老大劲儿了。迷茫啊,咋整?按照惯例,遇到问题求先贤,古今中外不挑,从大部头到小册子,读完经典读畅销,结果观点攒了一箩筐,情绪梳理了个七七八八,但离问题彻底解决,还差点意思。

好的,上人。找完师父找长辈,找完长辈找朋友,大家基于对我的了解,给出了许多建议。不得不说,撕开包装直扎内心,这个过程,挺痛苦的,好在我有限的人生经历让我练就了一身还不错的自我痊愈能力。

拧巴到最后,师父和一位长辈送了我一句话:“悲观者永远正确,但迈出一步,才有未来。”于是我迈出了一步,那一刻,结果如何,已然与我无关。迷茫有没有?有。但我不再无力。

至于我为什么要碎碎念,一是讲出自己的经历,权且当作大家站在十字路口茫然不知所措时的一个参考;一是想起了鲁迅说过的一句话:“当我言说的时候,我将感到虚无”。

附上雷老师本科毕业的毕业照:

pEb1s7n.jpg

第四排:. 从右向左数第三个是雷老师雷钰

[![pEb1jje.png](https://s21.ax1x.com/2025/05/02/pEb1jje.png

pEb1jje.png

pEb1zBd.png

2022年运动会. 雷钰和刘鑫打羽毛球

附:雷钰硕士毕业论文《 文学视野中的识字运动与新人想象 》 :点击此处下载 PDF 文件.pdf at b9ba3ace38c08af4784ab24fc596e57d20524487 · BuShuDaoShan/BuShuDaoShan.github.io](https://github.com/BuShuDaoShan/BuShuDaoShan.github.io/blob/b9ba3ace38c08af4784ab24fc596e57d20524487/2025/02/23/雷钰/文学视野中的识字运动与新人想象_雷钰(1).pdf))

在线阅读链接:https://book.yunzhan365.com/tmdvd/qszr/mobile/index.html

有趣的是,论文的后记写道:

感谢“应逃”读书小组,我不会忘记大家一起读弗洛伊德的那个秋天、读卡夫卡的那个冬天、读福柯的那个春天和读必读书目的那个夏天。一年四季,系楼和樱桃河边都有大家的身影。没有他们,过去的三年时光将少了许多温暖。感谢我的室友李玫玫,包容我生活中的诸多缺点。这份友谊,弥足珍贵。

这段故事雷老师在某节课上提过那个读书小组——原来是叫“应逃”。她说最后因为小组的两个人谈恋爱了,导致最后都快进行不下去了——为什么这件事印象这么深呢?哈哈。

仅以此文回忆雷老师——雷书记,也许毕业时候我会再编辑一段这篇文章。

最后编辑. 2025.05.02